首页 > 正文

马海涛教授、李燕教授等参加《2017年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会暨“构建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全国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1-27     浏览次数:

11月26日 ,我校研究生院长马海涛教授、财政税务学院白彦锋教授、李燕教授、卢真副教授应邀参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年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会暨“构建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全国研讨会。

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教授在开幕式致辞,首先对上海财经大学透明度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对上海财经大学透明度报告团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表示敬意。其次,马海涛教授指出透明度报告的发布具有四方面重要意义。第一,该报告对我国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从理论上做了开拓。现实中,透明度报告也经历了省级政府及部门的排斥、关注、重视到部分的认同,对推动预算制度改革,推动预算透明度做了重要贡献。第二,财政透明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财政透明度提高是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内容。第三,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大国财政的重要特征之一。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有利于系统防范财政风险。我国目前财政透明度在世界排名中靠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10月的G30研讨会上呼吁加大中国财政透明度,他表示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投资者低估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四,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考核,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透明度不仅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最后,马海涛教授表示希望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中心开展合作,不断提高报告的质量水平及影响度。

财政税务学院李燕教授在会上作专家发言,她表示自己已连续9年参加透明度报告发布会,对上财透明度团队9年持之以恒,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种压力,连续撰写报告表示敬佩。李燕教授指出我国从预算文本到预算过程的公开,表明预算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后台走到前台,每年都在不断推进。我国预算公开的推进自下而上,倒逼改革,与上海财经大学透明度团队的努力分不开。因2017年透明度报告有两年滞后期,2016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具体指导预决算公开的指南,且成立监督监察局对各省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政绩挂钩,因此若评估2017年财政透明度状况,应有更大的改观和进步。关于如何构建“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李燕教授表示我国全面规范透明也在不断地向前走。从我国各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政府文件分析,党的十四大首度关注政府预算问题,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党的十八大则全面聚焦,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的十九大不再强调公开,因为发展到现在,财政信息的公开已经不是问题,而透明度是关键问题,因此透明度报告任务很重。此外,李燕教授也指出,接下来透明度报告应解决好标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对预算提出标准、科学的要求,认为这两个应该是预算改革的抓手,其他的改革都应建立在标准科学的基础性,否则无法实现统一。关于财政透明度的国际评估、民间评价和政府部门自身的感受不一样,政府部门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评价结果却差得很远,这主要也是源于对评估标准的认知不统一。因此如何设计统一和科学的标准,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下一步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此外,李燕教授建议应加强党委对财政透明的重视,在操作层面,需要督促人大跟进。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已连续发布9年,《2017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以2015年的决算为依据,对我国31个省级的财政透明度进行了评估。此次透明度评估的要素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专户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部门资产负债、部门预算及相关信息、社会保险基金、国有企业基金、被调查者态度9个项目内容。2017年全国31省财政透明度的平均分为48.26分,比去年提高6.01分,但31省份之间的财政透明度存在明显差异。财政透明度报告团队表示,我国的财政透明度仍处于上升趋势中,虽然当前的水平还较低,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各界一起努力,建设公开透明度的政府就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