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张勇:关于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23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逐年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不合理,重复投入、损失浪费、支出与效益失调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规范、安全、高效的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及公共财政体制,切实管好“财政蛋糕”,解决财政支出效率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现以武定县为例,就县级如何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管好蛋糕”做一些分析思考。

一、武定县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武定县财政局成立了绩效管理股,负责对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大事项决策、组织协调和督促等工作,按照“领导统一协调、股室大力协作、部门积极配合、绩效管理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强化建章立制,夯实工作基础。以立规建章为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州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了《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武定县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初步构建了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二)扎实稳步推进,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制定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从部门单一项目支出入手到财政专项资金,最终深入到部门预算支出,稳步实施绩效评价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加强调研、开展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计划,做好绩效评价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突出重点,积极实施。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对部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事关民生方面的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如:2013年采取“上下联动”方式对省级3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7个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资金365万元,经评价以上10个项目均为合格。2014年对“2013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经费项目”及“州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经评价2个项目均为“优”。通过上述两项工作的开展,为深入推进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积累了经验,也对强化项目单位支出责任,提高资金效益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武定县将采取委托中介机构直接介入方式,对2013年度县级3个部门的3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三是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和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这根主线,遵循全面部署、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优化政府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预算绩效管理用3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两个全覆盖”,即覆盖到所有部门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

(三)注重结果应用,提高预算绩效意识。一方面加强对纳入评价的资金项目的跟踪问效,对发现的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及时反馈给资金使用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措施,提高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意识,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2014年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经费项目支出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两个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确保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资金下拨及时,科目使用合理,程序合法,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重视资金分配的绩效预算和可行性研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参考依据,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提供信息支持,减少和避免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科学理财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价值。

二、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理念认识不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新概念,县级很多部门领导不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不知道预算绩效管理要做些什么,他们把大量精力花在跑资金、争项目上,认为只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就行,忽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性,应付的成分多,在争取资金时很积极,到了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却有诸多理由不予配合,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甚至抱怨财政部门自找麻烦,增加部门工作量。

(二)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涉及政府、财政、监察、审计、项目单位等部门,就财政部门内部而言,涉及到不同的业务股室,就项目而言,也涉及到财务和不同的业务部门,而现阶段我县绩效管理工作还未形成制度体系,工作还处于单一工作状态,评价层次比较低,未形成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县级财政大多没有能力研究本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是照搬上级财政的做法,指标体系很不完善。还有绝大多数的支出项目没有建立评价指标,难以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四)绩效管理技术力量欠缺。虽然武定县成立了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但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目前只有1人,且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大量工作主要靠业务股室来完成,直接影响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进。

三、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经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以来的实践和学习,就如何“管好蛋糕”,进一步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议如下:

(一)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绩效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部门的绩效意识,使社会公众也来了解和支持绩效管理工作。要树立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确定财政支出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提高财政支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发挥预算单位主体作用。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强化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预算单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绩效问责制度,把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机关建设和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责任,提高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三)积极稳妥开展绩效评价试点。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由易到难、由项目评价到综合评价逐步展开。一是在评价层次上,先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主,再推广到更深层次的绩效评价;二是在评价组织实施上,先以财政部门为主,部门配合,再过渡到人大、审计、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立体式的绩效评价模式;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先推行部门自评或考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考评,财政协调部门共同制定评价体系,待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以及相关评价制度完善后,再过渡到以审计、财政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评价方式。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

(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公开财政支出项目预算及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二是研究提出将项目绩效目标提交人大审议的方式方法,加强立法机构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三是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评价报告提出的建议,督促预算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组织人员就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强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一是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性,需在财政部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县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人力保障。

来自财政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