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政之力”与“民生之需”零距离

发布时间:2014-03-10     浏览次数:

从2013年的7月起,在陕西省渭南市,一场如火如荼的财政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方式改革全面推开。

这项改革涉及143个乡镇(办事处)和百万以上城乡居民,关涉惠民资金20.8亿元左右。不只是领取补贴资金的便捷,41项惠民补贴资金,由过去分散在9个部门的“多头管理”,变成一个部门的源头管控,建立起了“一个漏斗向下”的补贴资金发放机制,各项补贴资金实现了在阳光下运行。

更为关键的是,这项“一卡通”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解决了城乡群众在发展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瓶颈,为他们搭建起了新的融资平台。

应时而动的改革之举

改革之前,补贴资金是由县财政拨付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再由县级部门补贴资金专户转入金融机构代发账户,才能发放到群众手中,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现行补贴名目多、标准低、程序繁、步骤多,补贴资金管理发放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补贴资金一拨下来,都需要我们来协调联系代发的银行,发一次补贴跑一次银行,提供资料,进行核对,有时候要往返好几次,相当一部分工作经费都在乘出租、坐公交、电话费这些细节上消耗掉了。”华县负责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同志这样对笔者说。

不仅发钱的烦,分散的资金,多头的管理,领取程序的繁琐,领钱的也有怨,有群众抱怨:“折子多,有低保的、移民的、粮补的,发一回补贴领一回钱,折子多得都分不清哪一张是干啥的,里面有多少钱,让人费时又费神。”“从我村到城里,坐车来回要用1个多小时,光路费就10多块钱。”更有群众表达“心结”:“我想做点小本生意,可贷款太难了,什么时候我们的补贴卡能像人家的工资卡一样贷款方便呢?”……

这些,都是渭南市财政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聆听到的“掏心窝子的话”。

让“财政之力”与“民生之需”最短距离的对接,是渭南决策者和财政人一直奋力前行之所向。很快,由渭南市纪委牵头,市监察局、财政局具体实施,创新财政惠民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市推行“一卡通”支付方式,成为2013年渭南全市上下通力攻坚的一场重要改革。

多方合力的改革之识

改革启幕,千头万绪。

何为财政惠民“一卡通”改革?“核心是依托各县市区现有的惠民支付中心,建立惠民补贴资金的统一管理机制,将多部门分散管理、以现金形式发放到城乡居民的41项生产性、生活性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达到覆盖城乡、集中整合、一卡发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渭南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言简意赅地说。

这场改革,随之带来三大问题:不可回避的部门利益调整,亟待建立的复杂庞大信息化运行系统,更要深入广泛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尽快对“一卡通”通晓明白。

问题汇聚在一起,关键是制定好“一卡通”的改革方案。财政部门对此费尽心思,大量的基层调研,反复深入细致地讨论每一个步骤和细节,多个层面的座谈会,逐一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想到哪个环节还需要再商讨、再沟通,市、县财政部门的同志,随叫随到,集思广益。“这些都让“一卡通”改革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确保方案从群众中来,最终又回群众中去。”方案严把了信息采集、资金分配和发放等关键环节。

基层的信息采集和录入,更是一个巨大而繁杂的工程。各镇办同志顶着酷暑,专人审核把关每一个环节,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无差错”,确保“一卡通”发放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并建立健全“一卡通”基础档案管理,确保“一卡通”的有关数据详实、有据可查。

入心入脑的宣传,为改革开路。各县市区对惠农补贴项目的政策依据、补贴范围、标准、时间等进行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在开展惠民补贴卡推广使用过程中,全市财政部门还创新形式,协调金融机构采取抽奖、有奖消费等形式,让群众在安装在村里商铺的POS机上,使用“一卡通”支取现金,结账消费。

在推动改革的工作机制上,渭南市成立了“一卡通”改革工作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对改革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市形成了市县镇三级同心、目标同向、层层落实的格局。

如今,渭南市已全面实现了“指标统一下、补贴一户管、资金一卡发、服务一站办”的“一卡通”管理模式。在权责不变的原则之下,补贴资金的管理权与发放权相分离,形成了镇办管底册、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纪检管监督的“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确保补贴资金明白、快捷、安全地送到城乡居民手中,群众也终于能弄清自家到底能领多少“国家发的钱”了。

数字最能说明此项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从去年7月份开始启动,9月初率先在陕西全面实施,截至2013年底,全市发放“一卡通”补贴卡138.5万张,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资金达到3.6亿元。新增安装ATM机和POS机1600多台,达到3800多台,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农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进行现金支取和消费。

多重效应的改革之获

渭南财政惠民“一卡通”改革,带来了多重效应。首先,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实现了源头管理,建立安全通道,让惠民资金直达百姓腰包。其次,在这场改革中,拓展和撬动出的担保贷款功能,为群众发展生产搭建了新的融资平台,形成政府、群众、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让有限的财政惠民资金,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随着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资金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每户农民平均每年领取的补贴达1000元左右。为了放大补贴资金效应,渭南以惠民补贴卡作为抵押,开展“一卡通”担保贷款。规定符合条件的的城乡居民均可持“一卡通”补贴卡,由本人做出贷款申请和还款承诺,就可从所在代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蒲城县龙池镇龙池村村民郝麦英,一直靠种西瓜维持生计。之前,依靠传统种植,让她收获不多。在亲戚的建议下,她计划大干一把,种植大棚吊篮礼品西瓜,可掐指一算,6亩钢架大棚就得投入6万元,盘点家底,还差4万元。“当时一筹莫展,但信用社的同志到家,说可以用这张卡贷到款,你别提我当时那个兴奋劲。”郝麦英用手扬起那张蓝色的“一卡通”存折,对笔者激动地说。也就是这张小卡,当年就让她贷了5万元,一茬吊篮西瓜让她打了个翻身仗。

蒲城县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雷百平一语中的:“推出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之后,群众手里的补贴卡就像城里人的信用卡一样,群众按照信用社的授信,随时可以在信用社获得贷款,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小资金撬动了大发展。截至2013年底,渭南已为5200多户群众发放“一卡通”担保贷款1.6亿元,加快了群众发展生产、创收致富的步伐。渭南市财政局局长张养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说:“目前,渭南市‘一卡通’担保贷款的额度在5万元以内,全市已经发放惠民补贴卡138.5万张。如果每张卡平均贷款1万元,那仅‘一卡通’担保贷款一项,就可以撬动金融贷款138.5亿元,这比渭南全市一年的财政总收入还要多。”

在张养民看来,“一卡通”担保贷款,不仅放大了补贴资金的效应,建立起了城乡居民发展生产经营的贷款融资机制,而且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财政支出不断扩张给财政带来的压力。